“報價8萬全包,最后花了18萬”——這是無數(shù)業(yè)主的血淚教訓。當你被低價吸引簽下合同的那一刻,裝修公司早已算準了你未來要掏的每一分錢。 所謂“低價引流”,不過是把明面上的成本砍到骨頭里,再靠暗處的套路連本帶利賺回來。 天下沒有白省的錢,只有提前埋好的坑。 今天說點同行不敢捅破的窗戶紙,看完至少能避開80%的報價陷阱。 ①裝修材料縮水:你以為的“品牌”根本不是你以為的 報價單上寫著“XX品牌瓷磚”,實際用的是該品牌最廉價的工程尾貨;標注“E0級環(huán)保板材”,可能連檢測報告都拿不出來。低價裝修公司最擅長玩文字游戲: 型號模糊:同一品牌瓷磚分優(yōu)等品、合格品、特價品(瑕疵處理),價差高達3倍,低價合同往往模糊標注,用特價品充數(shù)。 以次充好:乳膠漆用200元/桶的工程漆冒充800元/桶的家裝漆 偷換概念:所謂“進口五金”實為國內代工,鉸鏈用一年就生銹 提示:要求標注材料具體型號、等級、生產(chǎn)批次,合同注明“假一罰十”。 ②人工成本:看清人工費用構成 某平臺打出“89㎡全包3.98萬”,實際連水電工日薪都不夠。低價背后是層層轉包: 公司抽走30%管理費,工長再抽工人工資。 比如:業(yè)主支付400元/日→裝修公司抽成30%→工長再扣10%→瓦工實得252元/日(低于2024年350元/日市場價)。直接后果:老師傅拒絕接單,學徒工練手。 (當然,小伙伴們也不用太過擔心,現(xiàn)在行業(yè)報價也越來越透明了,做好驗收工程更重要) 瓦工日薪從450元壓到280元,直接導致瓷磚空鼓率飆升。 油工為省時間不刷底漆,墻面兩年必開裂。標準墻面處理需「1遍界面劑+2遍膩子+1遍底漆+2遍面漆」,耗時7天。低價施工壓縮為「2遍膩子+1遍面漆」,3天完工,省下60%人工費。 ③增項連環(huán)套:合同里沒寫的,都是你的“選修課” “您這戶型要加梁加固”——“墻面不平得全屋找平”——“電線回路不夠得增改”。90%的增項在量房時就能預見,但絕不會寫進初期報價: 拆改階段:垃圾清運費、墻體修復費 水電階段:開槽費、線管升級費 木工階段:吊頂造型附加費、燈槽另算 行業(yè)黑話:“套餐價”=基礎生存配置,“個性化需求”=加錢密碼。 ④售后真空期:完工即失聯(lián),慎選裝修公司 低價公司往往活不過3年周期,等你的墻面開裂、地板起拱時,早就換了個公司招牌繼續(xù)收割。更諷刺的是: 水電隱蔽工程保5年?工人可能都沒買社保 號稱24小時響應,電話永遠占線 維修費另算,上門先收200元“檢測費” 找裝修公司要找有5年以上服務經(jīng)驗,不然投訴無門!找裝修公司要看資質看案例: 1)看裝修公司資質等 ①成立時間,盡量選擇成立5年以上的; ②營業(yè)執(zhí)照,注冊地址應是目前的辦公地址,避免造假; ③選有施工或設計資質的,裝修施工資質分一級、二級,設計資質分甲級乙級,等級越靠前,實力越強。 2)看裝修公司案例:有的裝修公司拿著精致的裝修稿來吸引業(yè)主,明明50萬才能搞定的效果,給用戶說15萬就能裝,不管是否能落地先把用戶圈進來。如果你有喜歡的案例,要追問設計師是誰,并看他10套以上的作品,來判斷真實性。 裝修公司類型多,主要以下分類: ⑤三招破局低價陷阱 比價先比成本:要求拆分報價單(主材費30%-35%、人工費35%-40%、管理費8%-12%是合理區(qū)間) 驗收即付款:拒絕提前支付超30%預付款,尾款至少留10%入住后付 白紙黑字鎖死:注明“總價浮動不超過5%”,增項需業(yè)主書面簽字確認 裝修本質是服務業(yè),不是流水線商品。當一家裝修公司報價比市場均價低20%以上,只有兩種可能:要么偷換你的裝修材料,要么透支你的信任。